药典会病毒制品专业委员会2013年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来源:省药检院发布时间:2013/10/09浏览次数:2920
分享到:

      国家药典委员会于2013年6月24-26日在北京召开药典会病毒制品专业委员会2013年第一次会议。药典委员会病毒制品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局药品注册司生物制品处相关负责人、中检院有关专家、部分疫苗生产企业代表、国家药典委员会生物制品标准处有关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就《中国药典》三部2010年版病毒类制品各论的增修订内容以及拟新增品种进行了审议。现将会议纪要发送各有关单位,请按照相关要求尽快开展工作,并于2013年10月30日前,将相关研究资料和检测数据反馈药典会。 
        一、 《中国药典》三部2015年版病毒类制品各论增修订内容的审定  
        (一)《中国药典》三部2015年版病毒类制品各论共性增修订意见审议
        1. 含氢氧化铝佐剂疫苗增订吸附率检测
        原液检定中统一增订铝吸附率检测。对未设立此项检测的品种,包括“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森林脑炎疫苗”以及“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HO细胞)”,相关生产单位应进行铝吸附率检测的相关研究,并将检测方法和结果汇总后提交药典会。根据企业反馈的检测结果,病毒制品专业委员会将进一步审议确定该项检测的限度标准。

       2. 保留各论中对分装过程中半成品放置温度的规定
        由于减毒活疫苗分装过程中,半成品放置的温度对保证疫苗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因此,仍维持各论中有关半成品分装过程中放置温度的规定。对配方成分中含有明胶成分的制品,如证明无法于2-8℃放置的,生产企业可提供产品相关稳定性数据,按补充程序申请进行变更。
基于明胶可能与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相关,建议相关生产单位尽快开展病毒疫苗制品配方中明胶替代的相关研究和补充申报工作。

       3. 采用传代细胞制备的疫苗,细胞管理及检定项下将“取自同批工作细胞库的1支或多支细胞, 经复苏、扩增后仅用于一批疫苗制备”的要求修订为:“取自同批工作细胞库的1支或多支细胞, 经复苏、扩增后仅用于一批原液的生产”。

        4. 规范病毒收获液检定合格后合并的描述
        各论中病毒收获液项下“同一细胞批的同一次病毒收获液经检定合格后可合并为单次病毒收获液”修订为“检定合格的同一细胞批的同一次病毒收获液可合并为单次病毒收获液”; 单次病毒收获液合并项下“同一细胞批的多个单次病毒收获液检定个合格后”修订为“检定合格的同一细胞批的多个单次病毒收获液”。

        5. 工作种子批增订病毒外源因子检查的审议
        由于病毒外源因子检测程序复杂,对于建库细胞,如人二倍体细胞或传代细胞,均已经过病毒外源因子检测,且制备工作种子批通常传代次数较少,可根据工作种子批制备使用的细胞系种类和传代次数的多少确定其风险, 并结合WHO指南相关要求, 考虑是否需要增订病毒外源因子检查。

        6. 完善疫苗稀释剂灭菌磷酸盐缓冲液(PBS)质控要求
        进一步完善稀释剂灭菌磷酸盐缓冲液(PBS)相关质量要求,对制备工艺做出原则性的规定,包括制备灭菌PBS用化学原材料的质控要求、制备工艺、配方,成品检定在现有药典规定的相关质控基础上,根据生产企业批准的质量标准增订相应的检测项目和限度要求。
        7. 基于中国药典药典对减毒活疫苗病毒滴度检测的方法(取3-5支疫苗混合后进行滴定,检测结果为混合样品滴度)与WHO 相关指南要求存在的差异(检测时取3支疫苗分别进行病毒滴定,根据三次检测的结果计算最终病毒滴度),为进一步提高检测方法的准确性以及考核同批产品不同样品的差异,建议相关生产单位应按照WHO指南的相关要求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每批成品取3支疫苗分别进行病毒滴定,并将相关检测数据汇总后提交药典会。病毒制品专业委员会将根据生产企业的检测数据,研究确定检测结果的计算方式以及检测结果的判定要求。

        二、《中国药典》三部2015年版拟新增病毒类制品各论标准审议
        1. 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
        (1)相关生产企业提交多批制品病毒接种MOI的数值, 经专业委员会审议后确定”病毒接种和培养”项下病毒接种的MOI由一个确定值修订为一个限定范围,同时规定:“同一工作种子批应按同一MOI接种”;
        (2)中检院组织相关单位将已完成的猴体神经毒力研究的课题结果进行全面总结分析,提出对现行药典检测方法的具体修订意见和建议,提交病毒制品专业委员会审议确定。
        (3)由于生产单位未能提供相关依据对采用“灭能”的新生牛血清对疫苗生产的影响,鉴于该规定为药典三部对牛血清使用的共性要求,因此,会议决定,仍维持使用“灭能”新生牛血清的规定,相关生产企业可进一步提交采用灭能牛血清对生产的具体影响的相关资料。
        2.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
相关单位进一步开展鉴别试验(ELISA法)的研究。新的鉴别试验方法经专业委员会审定并确认之前,仍以效力测定兼作为鉴别试验方法。
        3. 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
与会专家建议,药典会与标准起草单位进一步核实细胞培养过程的有关要求以及培养液与病毒液接种的比例,如有问题可提交专业委员会审议。
        4.流感疫苗
        (1).拟将卵清蛋白残留量的限度由“不高于500ng/ml” 修订为“应不高于200ng/ml”。请相关生产单位提交近3年来成品卵清蛋白残留量的自检数据,以进一步确认该限度的合理性。
        (2).为进一步规范血凝素含量测定方法,增加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建议各相关生产单位参照《欧洲药典》在血凝素含量测定方法上的要求开展相关研究。每批成品至少取3支疫苗分别进行血凝素含量测定,计算95%可信区间限度, 并提交多批实验结果统计数据供专业委员会进一步讨论,确定完善效力测定方法的相关要求。
        5.重组乙型肝炎疫苗
        (1)取消逊酵母和CHO细胞重组乙肝疫苗中硫柳汞添加以及成品防腐剂含量测定项。
        (2)CHO细胞重组乙肝疫苗原液细菌内毒素检查由“每10μg蛋白质应小于10EU”修订为“每10μ蛋白质应小于5EU”;
        (3进一步完善酿酒酵母、汉逊酵母和CHO 细胞重组乙肝疫苗三个品种原液纯度检测方法和限度要求,建议相关生产单位开展进一步研究,建立产品所属的相关蛋白/杂质的分析检测方法和限度规定。各生产单位将检测方法建立的相关验证资料以及检测数据提交药典会,提交病毒专业委员会讨论后,对重组乙肝疫苗纯度检测方法和限定标准进一步规范。
        (4)取消酿酒酵母重组乙肝疫苗5μg/0.5ml和10μg/1.0ml规格。
        (5)鉴于60μg/1.0ml规格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仅用于特殊人群免疫,且工艺过程的相关控制和说明书内容与现行各论标准有很大差别,将根据生产企业向药典会提出药典收载申请的情况,由专业委员会审议是否作为新增各论品种予以收载。
        6.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猴肾细胞)
        (1)病毒滴度有效数字均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
        (2)成品病毒滴度检测项下增订单价疫苗病毒滴度限度“按批准的执行”的要求。
        (三)《中国药典》三部2015年版病毒类制品新增各论的审定
        在病毒制品专业委员会和专题讨论会对“水痘减毒活疫苗”和“黄热减毒活疫苗”新增各论起草稿审议的基础上,本次会议对修订稿进行了审议和确认,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形成以下意见:
        1. 黄热减毒活疫苗
        毒种检定项下,猴体神经毒力试验在嗜内脏试验和免疫原性检查基础上,参照WHO 2010修订的WHO TRS 827 “黄热减毒活疫苗质量、有效和安全性指南”规定的检测方法增订嗜内脏性试验的有关规定。
        2.水痘减毒活疫苗
        (1)根据国内批准上市的采用MRC-5细胞株生产的水痘减毒活疫苗所用细胞限定代次,规定MRC-5细胞株生产用细胞最高限定代次应不超过第35代。
        (2)各级主种批按批准的代次执行, 疫苗中的病毒代次应不得超过工作种子批病毒代次的1代。

        三、关于药典三部预防类制品说明书相关事宜的讨论
        1.保留药典三部预防类制品说明书的收载,仅作原则性要求;
        2.预防类制品说明书内容的增修订讨论和审核增加临床医学专家参与;
        3.生产企业应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相关要求根据不良反应监测情况,及时更新和修订注册标准中不良反应、禁忌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消息来源:国家药典委员会)